新闻动态
从台风暂别到雨幕归程,少年把市德育基地时光写成风里的诗
来源: | 作者:pmoc916d3 | 发布时间: 2025-10-10 | 1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迷彩沾着晨露,

奖状映着晴空。

我们是湛江市第七中学、

湛江第一中学麻章附属学校的初一少年,

9月22日-23日、9月27日-29日,

把在湛江市中小学德育基地的故事,

写成风里的诗。




初见 · 迷彩服里的纪律与期待


晨光照窗沿,期待满心间,

迷彩披在肩,责任落少年。


清晨的阳光洒在车窗,我们带着期待抵达了市中小学德育基地。教官们早已列队等候,一声响亮的哨声划破喧闹,我们迅速调整站姿,挺直的腰杆像春日破土的新芽。“稍息!立正!”简单指令里藏着纪律的重量,教官细致讲解基地规则,从作息时间到安全须知,每个字都轻敲着我们的责任心。换上迷彩服的瞬间,镜中的自己忽然多了几分英气。午后的风雨操场,入营仪式在国歌中拉开序幕,我们举起右拳宣誓:“服从管理、听从安排……”这一刻,褪去校服、身着迷彩的我们,忽然读懂了“成长”二字的份量。





探索 · 在体验中触摸世界的温度


指尖探真知,巧手造新意,

安全记心间,传统润心底。


基地的课程像一本立体的教科书,让我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知识的温度。内务整理课上,教官手把手教我们叠“豆腐块”被子,指尖捏出的棱角里藏着军人的严谨;生命安全健康体验馆里,VR眼镜模拟台风场景让我们学会如何在危机中保护自己;人防海防宣教馆的导弹模型泛着金属冷光,指尖轻触便感知国防的厚重,防空警报的铜壳带着岁月痕迹,湛江市模型的街巷脉络分明,静静铺展家国守护的图景;消防安全体验馆的烟雾通道中,手捂住口鼻的细节教会我们敬畏生命。最难忘的是陶艺与扎染课,泥土在掌心旋转成碗的弧度,靛蓝、暖黄、粉紫等染料顺着白布漫延,每一道纹路都藏着创造的温度。




内务整理




生命安全健康教育






人防海防宣教





消防安全体验





陶艺实践






扎染体验











协作 · 风雨中并肩的力量


汗浸迷彩衣,心向一处齐,

并肩破万难,协力筑情谊。


队列训练的汗水,是我们写给团队的第一封“情书”。齐步走时脚步踏不准的慌乱,摆臂时节奏对不上的局促,都在“团结就是力量”的口号中渐渐消散——当整个方阵的影子在阳光下连成一片,我们忽然明白,整齐的步伐里藏着集体的心跳。团队拓展活动中,雷区取水时拉紧的绳索、南水北调时默契的接力,让我们懂得:成长路上从不是孤军奋战,队友的肩膀永远是最稳的依靠。








重逢 · 台风过后的“未完待续”


台风暂别离,重逢意更切。

迷彩重上身,实践续前篇。


原以为会在基地度过完整的时光,却被台风“桦加沙”按下暂停键。第二天下午,乌云卷着风雨袭来,基地紧急通知我们提前返校。大巴驶离时,迷彩服上的褶皱还留着训练的痕迹,陶艺作品还没完全干透。27日早上,阳光驱散台风后的阴霾,我们拖着行李箱重返基地,熟悉的哨声再次响起,仿佛这场“未完待续”的成长,只是按下了暂停键。重逢的基地多了几分亲切,就像分别不久的老友,笑着迎接我们继续未完的旅程。



绽放 · 汇报表演里的青春答卷


转体如松立,步履踏歌来,

方被凝匠心,赤焰映胸怀。


29日的汇报表演,是我们给这段时光交上的青春答卷。原地间转法的利落转身,步伐变换时踏响的节奏,像一首用行动谱写的诗;叠被子展示环节,我们指尖翻飞,方块被在阳光下棱角分明,那是纪律与耐心的印记;消防表演中,灭火器喷出的干粉画出弧线,掌声里藏着对“安全守护者”的致敬。当“先进排”名单被念出,奖状捧在手心的重量,比任何时候都沉——那是协作的证明,是台风也吹不散的坚持。

















归程 · 迷彩虽卸,少年仍在路上


我们脱下迷彩服归还基地,衣角还留着雨水和汗水交织的湿意。大巴驶离时,天空泼下倾盆大雨,密集的雨线织成白茫茫的幕布,模糊了窗外熟悉的训练场、宿舍楼等的轮廓,雨珠砸在车窗上噼啪作响,却丝毫冲不散记忆里的那些片段——笑声、汗水、小争执、大感动,都在雨幕的映衬下,成了青春里最珍贵的收藏。四天实践中,既有协作的温暖、台风打乱计划的小插曲,更有汇报表演的高光时刻。如今迷彩服虽已卸下,但 “纪律”“团结”“坚持” 的种子,早已在心里生根发芽,即便暴雨如注,也挡不住这颗种子向阳生长的力量。




再见啦,德育基地!

再见啦,晨曦里的哨响!

再见啦,训练场的星光!

未来的路还长,

但我们知道——

少年的征途,

永远向着光,

像迷彩服上的星,

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