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
习近平之问
来源:党建网 | 作者:翁淮南  | 发布时间: 2017-05-31 | 40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41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勾勒出习近平总书记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脉络。

 

    一、习近平坚持问题导向

    如何揭示中国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这是政治家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突出的问题意识。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他还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2017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时强调,要“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二、习近平关注哪些问题

    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思考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为: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问题又聚焦在治国理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上。

    1.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需要重点加以回答”的“13个如何”。这些问题是: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

    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

    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

    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

    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5个方面如何”。这些问题是:

    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
    3.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他的思考:

    “在达沃斯,各方在发言中普遍谈到,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

    4.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出他思考的问题:

    “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三、全方位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素质

    回答和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全方位提高“关键少数”治国理政的素质和能力。

    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41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发现,集体学习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军队国防外交等各方面,大多数又关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30次集体学习主题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关,至少有18次集体学习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关。

    这里涉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学习有3次,分别是: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马克思主义在治国理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全球治理的学习是一大亮点,涉及相关主题至少有9次,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球治理能力素质的重视程度。如,第二次集体学习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第三次集体学习“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推进我军军事创新”;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当下,在实践中如何回答好习近平之问,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广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新华社北京2016年5月18日电

    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1日)》,《求是》杂志2016年5月1日第9期

    3. 张广昭 陈振凯:《从政治局40次集体学习透视中共治理思路》,《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5月17日第5 版